文章详情

第一块钱:轻创业闭环的起点与信念锚点

复盘佳闻轻创的轻创业孵化历程,接触过数千位从职场转向线上、从零启动项目的创业者,发现一个共性问题:多数人并非缺乏能力,也不是没有资源,而是卡在了 “从 0 到 1” 的第一步 —— 没能赚到那 “第一块钱”。这一块钱,看似微不足道,却成了很多人轻创业路上的 “隐形门槛”。

有次和社群里的一位圈友聊天,他提到正在做的项目,说市场空间测算下来年入百万可期,未来做得好甚至能到千万规模。一个月后再见,他却满是焦虑:团队在产品优化、流量获取上投入不少,数据也不算差,但始终没找到清晰的变现模式,只出不进,利润为零。

当时我给他的建议很直接:别先盯着百万营收的预期,先找个小切口,赚到第一块钱,再基于这个结果迭代。他当天回去就开放了一个小额付费功能,没想到当天就有了第一笔收入。后续他根据用户反馈持续优化产品,变现路径逐渐清晰,营收也稳定了下来。

这个小事,恰好印证了我这些年在轻创业领域的一个核心认知:第一块钱思维,是打通商业闭环的第一要事。

一、第一块钱思维:不止是赚 1 块钱,是建立赚钱信念

很多人理解 “第一块钱思维”,会觉得是 “先赚小钱”,其实不然。它的核心,是通过 “赚到第一块钱” 这个具体结果,打破职场人对 “收入只能来自工资” 的惯性认知,建立 “通过独立行动获得收入” 的信念。

我自己的轻创业起点,就是从 “赚第一块钱” 开始的。这远不止缓解了经济压力,它让我第一次确认:不需要依赖 “好工作”“硬资源”,只要发现需求差、愿意放下顾虑行动,就能赚到钱。

对多数人而言,“职场外独立赚钱” 是陌生领域,陌生会带来怀疑和犹豫,犹豫则会导致行动变形、结果落空。而 “第一块钱”,就是把 “陌生” 变成 “确定” 的钥匙 —— 它让你亲眼看到 “需求 – 产品 – 收入” 的闭环能跑通,进而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学习、思考、优化,把这件事做深。

佳闻轻创后来做学员孵化、搭建创业社群,核心思路也是如此:不先教 “年入百万” 的方法论,而是先帮学员找到 “离钱最近的事”,赚到第一块钱。因为我们清楚,所有大结果,都是从这个 “小闭环” 开始的。

二、从 1 块到百万:三个轻创业验证案例

在佳闻轻创的创业社群和学员孵化项目里,有很多通过 “第一块钱思维” 跑通项目的案例。这些案例的共性,都是先通过小行动赚到第一笔钱,再逐步放大规模。

案例一:在线课程倒卖,从 45 元到英文网站变现

除了我自己的经历,社群里也有学员通过类似的 “小切口” 启动轻创业。一位学员最初想做知识付费,却卡在 “课程研发” 上,迟迟不敢启动。我们建议他先从 “倒卖优质在线课程” 入手 —— 不需要自己做内容,只要找到价格差,做好引流和交付即可。

他先调研了本地 3 所高校的课程需求,发现 “考研英语真题解析课” 在校园内需求集中,线下书店售价 220 元,而线上渠道拿货价 80 元。他先在学校贴吧发帖,附上课程大纲和试听片段,第一天就有 3 人咨询,成交 1 单,赚得 140 元。后续他每周在 3 所高校的食堂、宿舍区各摆摊 1 次,同时运营校园号发布课程推荐,3 个月内累计成交 210 单,净利润超 2.9 万元。

有了这个 “第一块钱” 的基础,他后来开始尝试做自有课程 —— 基于倒卖过程中收集的学员需求,研发了 “考研英语高频词速记课”,通过之前积累的校园渠道推广,首月销售额就达 1.8 万元。现在他的课程已覆盖 5 个高校社群,年营收超 30 万元。

这个案例印证了:轻创业的起点不需要 “高大上”,哪怕是 “倒卖” 这种看似基础的模式,只要能跑通 “第一块钱” 的闭环,就能为后续的升级铺路。

案例二:小众需求挖掘,从 1248 元到半年 41.3 万

社群内一位学员,最初想做海外软件服务,却不知道如何切入。我们帮他做需求调研时发现,小红书上 “Spotify 注册教程” 相关笔记月浏览量达 120 万 +,但多数内容只讲基础步骤,解决不了 “区域限制”“支付绑定” 等实际问题 —— 这是一个小众但精准的需求。

他先做了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:整理 3 步注册流程,附上避坑指南,做成 PDF 文档。然后在小红书发布第一篇笔记《3 步搞定 Spotify 海外版注册,亲测有效》,配图 3 张(流程截图 + 成功界面),纯文字排版,没有复杂技巧。发布后 6 小时内,有 23 人添加他的微信咨询,他手动回复每个用户的问题,平均耗时 15 分钟,当天成交 5 单,客单价 39 元,赚得 195 元。

第一周,他共发布 4 篇笔记,添加微信 117 人,成交 32 单,净利润 1248 元。这个结果虽然不算高,但让他确认了需求的真实性。后续在佳闻轻创创业社群的支持下,他优化了流程:搭建公众号做自动回复(节省 80% 的沟通时间),对接第三方工具处理售后,同时批量制作小红书笔记(每周 12 篇)。3 个月后,他的公众号精准粉丝达 4.2 万,自动化转化率从 15% 提升到 38%;半年内,累计净利润达 41.3 万元。

如果他当初因为 “赚得少”“手动沟通麻烦” 而放弃,就不会有后续的规模。轻创业的关键,从来不是 “一开始就赚大钱”,而是 “先确认能赚钱”。

案例三:视频号转型,从 42.8 元到半年 75 万

一位从传统 IT 行业转型线上的学员,最初看好视频号的机会,却陷入了 “高投入、零产出” 的困境。他同时运营 5 个视频号,聚焦中老年服饰、家居百货,每天从早 8 点到晚 11 点发作品,每个号发 10-12 条,内容以产品展示 + 使用场景为主。前 7 天,总播放量达 18 万,最高一条播放量 6.2 万,但始终没有出单,他甚至打算注销账号。

第 8 天,他准备注销 “中老年鞋服” 号时,发现后台有 1 单成交 —— 是一双防滑老人鞋,客单价 99 元,佣金 42.8 元。这个小小的结果,让他重新燃起信心:“这件事能成,只是我方法不对”。

后来他加入佳闻轻创的航海计划,我们帮他分析问题:选品没有聚焦,人群画像模糊。他调整了策略:3 个号 “测品”(测试自己判断的应季品,如薄款防晒衣),2 个号 “跟品”(跟踪近 3 天播放超 10 万的家居品)。调整后第 3 天,“家居百货” 号一条收纳盒视频播放达 42 万,出单 17 单,佣金 867 元。

启动当天,他重播这条收纳盒视频,从早 9 点播到晚 12 点,话术聚焦 “收纳空间省 30%”,没有复杂的互动技巧,只是重复讲解产品用法和下单步骤。直播期间,在线峰值 213 人,当天佣金达 3.2 万。第二天他续播 16 小时,新增佣金 1.1 万;三天累计播放 1430 万,出单 1.2 万单,佣金 11.5 万。

后续他又抓住高考热点,选近 3 年真题汇编做推广,通过视频号直播讲解 “真题使用方法”,7 天出单 4800 单,佣金 20.3 万。半年内,他通过视频号实现总营收 75 万元,成功完成从传统行业到线上轻创业的转型。

这个案例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:“第一块钱” 不仅是收入,更是 “调整方向” 的依据。如果没有那 42.8 元的佣金,他可能已经放弃,也就不会有后续的优化和突破。

三、第一块钱思维的实践边界与核心原则

1. 适用场景:当你卡在 “0 到 1” 时

第一块钱思维,主要适用于轻创业的初期 —— 当你做项目迟迟没有结果,或者对 “能不能赚钱” 感到怀疑时,不妨换个角度:“如果我只需要赚 1 块钱,现在能做什么?”

比如想做网站建设的学员,一开始想接 “企业官网定制” 的大单子(客单价 1 万 +),却因为没有案例接不到单。这时候我们会建议他:“先从‘官网基础维护’入手,帮本地小店改改图片、更新文字,收 500 元 / 次,先赚到第一笔钱。” 多数时候,这个小行动能帮他打开局面 —— 有了案例,再谈大单子就容易得多。

2. 核心原则:阶段优先于 “高级”

按照传统的商业理念,赚钱需要 “可复制、高复购、高客单价”,这些当然是好方向,但不适用于 “赚第一块钱” 的阶段。对初期创业者而言,更重要的是 “先拿到结果”,而非 “追求高级”。

可能你需要挨个私聊用户,可能你需要每天发 10 条视频,可能你需要去线下摆摊,可能你需要花 3 小时回复一个客户的问题 —— 这些事看似 “不高级”,但只要能帮你赚到第一块钱,在不违法、不违德的前提下,就值得做。

佳闻轻创有位做本地生活服务的学员,最初想做 “线上团购平台”,投入 2 万元搭建网站,却因为没有流量做不起来。后来我们建议他:“先放弃平台,每天去小区群里发‘水果团购’信息,先赚 1 块钱。” 他照做了,第一天通过小区群卖了 12 斤苹果,赚得 36 元。后续他逐步积累小区用户,半年内覆盖 12 个小区,月营收超 5 万元。现在他的 “线上团购平台” 也重新启动,因为有了精准用户,上线第一个月就盈利。

“高级” 的模式,需要 “结果” 来支撑;而 “第一块钱”,就是那个最基础的 “结果”。

四、深想:第一块钱背后的轻创业本质

这些年做佳闻轻创的学员孵化,见了太多案例,我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:第一块钱思维的本质,是 “先验证,再放大”。

  1. 第一块钱是认知的拐点,不是收入的起点。它打破的是 “我只能靠上班赚钱” 的固化认知,建立的是 “我能通过独立行动创造收入” 的自信。这种认知的改变,会让你在后续的轻创业中更敢尝试、更能坚持 —— 而这,是比 “赚多少钱” 更重要的资产。
  2. 所有大闭环,都是小闭环的放大。年入百万的项目,和赚 1 块钱的项目,核心逻辑是一致的:找到需求、提供产品、完成交易。区别只是规模 —— 用户从 1 个到 1 万个,客单价从 1 块到 100 块。佳闻轻创做网站建设业务时,也是先帮 1 个客户做 “500 元的基础优化”,验证需求后再拓展到 “1 万元的定制服务”,再到后来的 “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”,一步一步放大。
  3. 轻创业的核心是 “降低启动成本”,而非 “追求规模”。很多人创业失败,不是因为能力不够,而是一开始就投入太多(搭平台、招团队、做推广),却没有先验证需求。第一块钱思维,本质上是 “用最小成本验证需求”—— 花最少的时间、最少的钱,确认 “有人愿意为你的产品付费”,再投入更多资源放大。

最后想多说一句:轻创业的路上,很多人执着于 “未来能赚多少”,却忽略了 “现在能不能赚 1 块”。其实,当你能赚到第一块钱时,你已经跨过了最难的那道坎 —— 剩下的,只是时间和方法的问题。

相关推荐
概率思维:轻创业中确定性结果的底层逻辑
轻创业领域始终存在一种看似矛盾的现象:多数人投身其中时,都带着对 “快速拿到结果” 的期待,却往往在几次试错后因结果的不可控而放弃;少数坚持…
277,953
花钱思维:轻创业时代突破增长困局的底层方法论
一、轻创业困局与花钱思维的觉醒 当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轻创业赛道,一个共性困境逐渐凸显:时间不够用、内容遇瓶颈、能力资源缺失 —— 这三个问题像…
181,496
蓝海思维:轻创业语境下的市场破局路径与实践反思
在轻创业领域,有一个普遍且棘手的困境:许多创业者耗费心力打磨产品或服务,其质量足以满足市场基础需求,却在变现环节屡屡碰壁。这种困境并非源于能…
860,593
逆向思维:轻创业破局的底层逻辑与实践路径
在轻创业领域,多数从业者都会陷入相似的困境:用户需求模糊难辨,内容选题缺乏方向,商业机会转瞬即逝。这些问题并非源于资源匮乏,而是思维惯性的束…
657,163
算账思维:轻创业决策的底层逻辑与实践
常遇到学员问同一个问题:看到一个轻创业项目,知道有赚钱的可能,却摸不准自己能不能做、能赚多少,最后卡在决策里动弹不得。其实这类犹豫的根源,从…
726,828
第一块钱:轻创业闭环的起点与信念锚点
复盘佳闻轻创的轻创业孵化历程,接触过数千位从职场转向线上、从零启动项目的创业者,发现一个共性问题:多数人并非缺乏能力,也不是没有资源,而是卡…
690,787
发表评论
暂无评论

还没有评论呢,快来抢沙发~

扫描二维码

关注微信公众号

扫描二维码

手机访问本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