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详情

关于自媒体赚钱的一点思考

这些年,网络上总弥漫着一种奇异的氛围。打开手机,铺天盖地都是 “自媒体月入十万不是梦”“零成本做副业,在家躺赚” 之类的文字,像一群嗡嗡作响的苍蝇,绕着那些渴望改变现状的人打转。总有人信了,把做自媒体当成救命稻草,以为抓住了就能一飞冲天。可这稻草究竟是能承重的绳索,还是一碰就断的虚像?值得好好琢磨。

一、真假赚钱的辨法

说自媒体能赚钱的人太多了,多到让人怀疑这世上是不是只剩下这一条发财路。可真与假,往往就藏在那些被忽略的细节里,稍一琢磨就能见分晓。

1. 说者自身的账号成色

最耐人寻味的,莫过于那些在抖音、视频号、知乎上摇旗呐喊的人。他们唾沫横飞地讲着 “做自媒体有手就行”,点开他们的主页一看,粉丝数却寒酸得很 —— 几百的、几千的占了多数,能有几万粉的都算凤毛麟角。

这就有意思了。一个自己都没做出名堂的人,凭什么教别人赚大钱?逻辑上就说不通。粉丝量是个硬指标,几百几千的粉丝,就算每条内容都有一半人看,能带来多少流量?能吸引多少广告?能转化多少收益?怕不是连网费都赚不回来。更别说 “稳定赚钱” 了,怕是今天有块三毛的收入,明天就可能颗粒无收。

当然,也有极少数人,粉丝数确实可观,几十万甚至上百万,看着像那么回事。可这还不够,得再往深里看 —— 他们的视频播放量、文章阅读量、评论区互动、点赞数,这些数据是否匹配粉丝量级?有些账号,粉丝数看着吓人,内容却门可罗雀,评论区冷清得像废弃的戏台,那多半是些 “水分” 很大的账号。这年头,刷粉、买数据的手段太多了,真金白银的粉丝,从来不会藏在冷清的数据背后。

真正的自媒体大号,赚钱的门路其实很清晰。广告、直播是最直接的,尤其是女装、化妆品这类热门赛道,头部账号一个月接几十万、几百万的广告,坑位费排着队来,忙都忙不过来。你想啊,他们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嫌不够,哪有功夫坐下来录课程、开社群,苦口婆心地教别人怎么分一杯羹?

说到底,判断一个人说的话靠不靠谱,先看他的账号有没有让你认同的价值。是内容里透着真才实学,还是张口闭口都是 “赚钱秘籍”?前者或许值得听一听,后者多半是别有用心。

2. 利益相关的蛛丝马迹

那些鼓吹自媒体能赚钱的人,背后往往藏着一个 “钩子”—— 要么是卖 “自媒体变现课程”,要么是拉人进 “赚钱社群”。一旦看到这些,就得警醒了:他吹得越凶,越可能是想让你掏腰包。

想起以前听过一个笑话:有人在报纸上看到 “快速赚钱法”,心动得不行,汇了钱过去,收到一张纸,上面写着 “找 500 个像你这样好骗的人,你就能赚钱”。如今的自媒体赚钱话术,竟和这笑话如出一辙。只要能骗到足够多的人买课,他们自己确实能赚到钱,至于买课的人能不能成,他们才不关心。

这世上的骗局,万变不离其宗。都是先画一个巨大的饼,让你眼馋,让你忘记常识,然后乖乖把钱交出去。那些说 “零成本、零风险、月入过万” 的,你仔细想想:真有这么好的事,他为什么不闷声发大财,非要广而告之,把你拉进来分一杯羹?无非是你才是他的 “财路” 罢了。

微信公众号前些天发了个关于兼职类营销的规划,里面点出的几点,值得记在心里:凡是夸大收益,说什么 “巨额收益”“零成本”“零风险” 的;凡是拿不相关的案例吹嘘课程多厉害的,多半是套路。你对照着看看那些让你心动的广告,是不是都踩中了这些点?

老话说 “天上不会掉馅饼”,这话永远不过时。真要是没门槛、低成本就能赚大钱的事,轮得到陌生人来告诉你?他自己早开几百个号闷头干了,哪有功夫跟你费口舌。就像当年的 P2P,一个个吹得天花乱坠,说什么 “高回报、保本金”,最后呢?你盯着那点利息,人家盯着你的本金。自媒体赚钱的骗局,不过是换了个马甲而已。

3. 赚钱的证据在哪里

网上那些说自己靠自媒体赚了大钱的文案,总爱配些截图:银行卡余额后面跟着一长串零,提现记录闪闪发光。可这些东西,真能信吗?

早几年微商就玩过这套路了。P 图软件、微信聊天记录生成器,随便摆弄几下,就能造出 “日入过万” 的假象。现在的自媒体,不过是把这套路学了过来。真正造不了假的,是完税记录。你说年入百万、千万,甚至赚了几个 “小目标”,敢不敢晒出一年交了多少税?

税这东西,是国家盯着的,想造假没那么容易。可你见过哪个天天炫富的自媒体人,敢晒完税记录?我是没见过。就算有人晒了,多半也是 P 的图,骗骗那些不较真的人。

要是说自己开了公司,那就更简单了。上 “天眼查”“企查查” 看看,注册资本多少?实缴了多少?有多少员工在交五险?有没有官司缠身?这些信息造假的难度大得多。一个天天说自己公司多赚钱的人,要是公司连社保都缴不齐,连实缴资本都没多少,你信他能赚大钱?

再往深里想,每个行业都有平均利润率。你去看看同行业上市公司的财报,大概就知道这行能赚多少钱。一个私企,要是真比上市公司还厉害,那为什么不上市?是不想让财富翻倍,还是根本没这实力?

当然,我不是说自媒体完全不赚钱。确实有人运气好,或者抓住了某个机会,突然爆火,赚到了钱。但这种事,跟中彩票差不多,概率低得可怜,而且根本没法复制。人家能做到,不代表你也能做到。你要是不信,不如花两块钱买张彩票,中了五百万,比做自媒体快多了,还省事。

4. 长期表现骗不了人

十个说自媒体能赚钱的人里,九个都经不起推敲。但也有极少数人,逻辑能自洽:粉丝过百万,能拿出完税记录,还能说出几个学员的 “成功案例”。这种人,要是真想学,倒可以多了解了解。

怎么了解?去找他的学员问问。看看那些学员的真实评价,别只看他自己贴出来的 “好评”。更重要的是,看长期。过半年、一年再回头看,那些学员还在赚钱吗?还在更新内容吗?他们的账号做得怎么样?

要是学员里,能有一半人在一年后还能稳定输出、赚到钱,那这课程或许还有点用。可现实往往是,就算课程里有些实用建议,落到实处,大多数学员还是成了炮灰。

普通人做自媒体,难就难在 “持续” 二字。持续输出高质量的作品,太难了。这需要天赋,需要能力,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,还得有点运气。能做到这些的,凤毛麟角。他们的成功,跟课程关系不大,主要还是靠自己。课程在他们的成功里,顶多算个可有可无的点缀。

二、用试错验证自己

就算说了这么多,总有人觉得 “我跟别人不一样”,觉得自己肯定能成。这也正常,人都愿意相信自己是特殊的。既然劝不住,不如就让他试试,只是得告诉他怎么试,才不会摔得太惨。

核心原则就一条:投入最小化。能不花钱就不花钱,能少花钱就少花钱。

别花大价钱买课,更别借钱、贷款去买。真想买点东西学,花 19 块开个知乎会员,里面有不少关于视频剪辑、做自媒体、个人品牌的课程和 Live,听听就行,照着做就行。网上免费的资源其实很多,每个平台都有官方教程,那些才是真有价值的,含金量高,多看看,多琢磨。

设备也不用买多好。拍视频,一个中档手机就够了,最多再配个收音麦克风和一盏灯,几百块钱顶天了。别一上来就买几万块的相机、镜头,到最后多半是闲置在角落里积灰。

最重要的是设个止损点,比如 3 到 6 个月。

要是有工作,就用业余时间做,每天投入一两个小时足够了。千万别头脑一热辞了职,全职去做自媒体。工作是你的底气,没了这份底气,心态很容易崩。要是没工作,全职试试也行,但同样要给自己设限。

在这三到六个月里,别想太多,就是疯狂试错。写文章、拍视频、做直播,什么都试试,保持高强度的输出。看看自己能写出什么、拍出什么,能不能做出有价值的内容。遇到问题就搜,就问,想办法解决。到了止损点,看看自己有没有积累到粉丝,有没有赚到哪怕一点点钱。

你要是真有天赋、有能力,不管在哪个平台,三到六个月足够崭露头角了。反之,要是怎么做都没动静,那就得承认现实:自己可能真不适合吃这碗饭,别再做 “靠自媒体赚大钱” 的梦了。

九成的人,都会在这一步被淘汰。我见过太多人,一开始热血沸腾,学排版、学拍摄、学剪辑,发布了内容,结果阅读量、观看量只有几十、几百,连亲戚朋友都懒得看。偶尔运气好,出了一篇爆款,激动得不行,可下一篇又打回原形,那种落差感,能浇灭大多数人的热情。

还有些人,初期表现不错,内容也受欢迎,可坚持一两个月,最多半年,就会发现自己 “江郎才尽” 了。观点、创意都用完了,再想写、再想拍,要么写不出来,要么写出来的连自己都不满意。这太正常了,创作本身就是件耗神的事,能持续输出的,本就是少数。

三、看懂趋势,等风来

做自媒体,光有努力不够,还得懂点趋势。

我从 Blog 时代开始做自媒体,到现在十五年了。这十五年里,看着一个个平台起起落落,像看一场漫长的戏。聊天室、BBS、社区、Blog、微博、豆瓣、播客、知乎、公众号、简书、快手、抖音、喜马拉雅、B 站、小红书、视频号…… 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黄金时代,都在某个时间段捧出了一大批达人、网红。他们有的赚到了钱,有的赚到了影响力。

可你再看看,九成的自媒体人,都像流星一样,平台火的时候跟着火,平台没落了,他们也就消失了。能跨越平台,一直在创造价值的人,少得可怜。

所以,你现在在某个平台没做出成绩,真不算什么大事。关键是你能不能持续输出有价值的、高质量的原创内容。做到这一点,你需要的就是积累能力,然后等一个机会。

每个新平台出现,玩法、传播方式都是全新的。谁能先摸透平台的规则,谁能先搞懂用户的喜好,谁就容易脱颖而出。这种机会,每隔三五年就会来一次。就像当年公众号兴起,第一批写文章的人吃到了红利;抖音火起来,第一批拍短视频的人也赚到了钱。

但机会来了,你能不能抓住,还得看你有没有积累。平时不磨练内容,不琢磨创作,就算机会来了,你也接不住。就像种地,春天不播种,夏天不除草,秋天怎么可能有收成?

而且,做自媒体这行,要是只盯着钱,很难坚持下去。只有这事儿是你真心喜欢的,是你擅长的,是你的专业所在,你才能扛住那些没人看、没收益的日子。

没激情、没热爱,是撑不了多久的。你看那些顶级的大 V,好多都有抑郁症或者焦虑症,有的突然就消失了,要么是心理扛不住了,要么是身体垮了。这行的竞争压力,比你想象的大得多。每天要想选题,要写、要拍、要剪,要应付评论区的各种声音,还要担心数据不好,担心被平台限流…… 时间长了,谁都受不了。

四、输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

现在做自媒体,有个不好的趋势:大家都在追热点,都想写爆文。今天哪个明星塌房了,明天哪个政策出来了,一群人蜂拥而上,写出来的东西千篇一律,除了博眼球,没什么营养。

这种方式,短期内可能有点用,能赚点流量钱。但过上半年一年,你再回头看看那些东西,大多都是垃圾,毫无价值。

倒不如从自己的定位出发,用专业的视角去解读热点。同样一件事,你能说出别人说不出的东西,能分析得更透彻,这才能体现你的价值。

更重要的是,你得经常问问自己:我输出的作品,有多少是能让自己满意的?

做自媒体,第一个读者一定是自己。你自己都觉得写得烂,拍得差,怎么可能指望别人喜欢?

偶尔跟风追个热点,也没什么不行。但一定要有足够多的内容,是能体现你个人风格、个人观点、个人专业性的原创内容。这些内容,必须是能让你自己满意的。

你可以换位思考一下:如果这篇文章、这个视频不是你做的,你看到了,会觉得满意吗?会喜欢吗?会觉得 “这个人有点东西” 吗?

只有持续输出这样的作品,才会有人真正关注你,喜欢你。

不管在哪个平台,高质量的原创内容都是稀缺的。只要你能形成自己的风格,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你做的,剩下的就是坚持了。坚持的时间久了,自然会被看到。

五、最后的话

说到底,我不太建议普通人把做自媒体当成赚大钱的途径。这行看着门槛低,谁都能进来试试,但想做出名堂,太难了。

当然,你要是不信,也可以试试。给自己定个 100 天的挑战,在这 100 天里,疯狂输出,每天都写,都拍,都发。看看自己能不能坚持下来,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出让自己满意的东西,看看自己是不是真有这方面的天赋和能力。

100 天之后,答案自然就有了。能成,就继续做下去,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,别指望一夜暴富。不能成,就早点回头,把精力放在更适合自己的事情上。

自媒体这东西,能做,但别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。它更像一场马拉松,而不是百米冲刺。能跑到终点的,都是那些有耐力、有热爱、能坚持的人。至于能不能赚钱,那都是水到渠成的事,急不来。

你要是真喜欢创作,喜欢表达,那就去做,别太在乎结果。要是只想着赚钱,那还是算了,多半会失望。这世上,从来没有容易走的路,自媒体也不例外。

相关推荐
概率思维:轻创业中确定性结果的底层逻辑
轻创业领域始终存在一种看似矛盾的现象:多数人投身其中时,都带着对 “快速拿到结果” 的期待,却往往在几次试错后因结果的不可控而放弃;少数坚持…
277,953
花钱思维:轻创业时代突破增长困局的底层方法论
一、轻创业困局与花钱思维的觉醒 当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轻创业赛道,一个共性困境逐渐凸显:时间不够用、内容遇瓶颈、能力资源缺失 —— 这三个问题像…
181,496
蓝海思维:轻创业语境下的市场破局路径与实践反思
在轻创业领域,有一个普遍且棘手的困境:许多创业者耗费心力打磨产品或服务,其质量足以满足市场基础需求,却在变现环节屡屡碰壁。这种困境并非源于能…
860,594
逆向思维:轻创业破局的底层逻辑与实践路径
在轻创业领域,多数从业者都会陷入相似的困境:用户需求模糊难辨,内容选题缺乏方向,商业机会转瞬即逝。这些问题并非源于资源匮乏,而是思维惯性的束…
657,163
算账思维:轻创业决策的底层逻辑与实践
常遇到学员问同一个问题:看到一个轻创业项目,知道有赚钱的可能,却摸不准自己能不能做、能赚多少,最后卡在决策里动弹不得。其实这类犹豫的根源,从…
726,830
第一块钱:轻创业闭环的起点与信念锚点
复盘佳闻轻创的轻创业孵化历程,接触过数千位从职场转向线上、从零启动项目的创业者,发现一个共性问题:多数人并非缺乏能力,也不是没有资源,而是卡…
690,787
发表评论
暂无评论

还没有评论呢,快来抢沙发~

扫描二维码

关注微信公众号

扫描二维码

手机访问本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