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互联网行业,一个上线 25 年的平台还能保持高速增长,甚至吸引大量年轻人,本身就是件稀罕事。1688,这个诞生于 1999 年的阿里 “元老级” 业务,如今正上演这样的 “逆生长”:每年有超 2.6 亿人打开它,其中 1 亿人完成交易 —— 这个数字在 2023 年还只是 5500 万。更令人意外的是,新增用户里有大批 25-30 岁的一二线城市年轻人,不少人把这里当成了创业的 “第一站”。
一、老平台的新用户:年轻人为何涌向 1688?
打开 1688 的年轻用户里,有刚毕业的大学生在选品开网店,有小红书博主在找原创设计的饰品,有抖音主播在对比性价比高的家居用品,还有宝妈在研究 “一件代发” 的副业模式。这些年轻买家背后,是 1688 上 100 多万家中小企业商家,其中多数是工厂 —— 他们构成了这个平台最核心的 “供给端”。
“现在的年轻人创业,不再局限于租个门面囤货。”1688 的一位运营经理观察到,这些 25-30 岁的用户更擅长利用社交平台:在抖音直播卖货,用小红书做种草,靠社区团购做本地生意。对他们来说,1688 的价值不仅是 “批发”,更是 “轻创业工具”—— 不用压货,能一件代发;不用懂供应链,平台能对接工厂;甚至不用自己设计,AI 工具能帮忙出方案。
这种用户结构的变化,和市场环境的转变密切相关。这几年,消费者越来越看重 “性价比”,社交电商和直播电商的爆发,又催生了大量灵活就业者。1688 提供的数据显示,过去两年涌入的新用户里,除了传统的小店店主,更多是小红书博主、抖音主播、社区团购 “团长”,还有尝试副业的大学生、白领,甚至外卖骑手、网约车司机也来这里找兼职货源。
“以前觉得 1688 是‘批发商专属’,现在发现个人买也很划算。” 一位 95 后用户说,她在上面定制了印着自己宠物照片的 T 恤,价格比线下定制店便宜一半。这种 “个性化 + 性价比” 的需求,正是 1688 近年重点发力的方向。
二、业务升级:从 “收会员费” 到 “生态化布局”
1688 的故事,曾一度和 “边缘化” 绑定。2009 年,它和阿里国际站以 B2B 公司名义在香港上市,当时的商业模式很简单:向工厂收会员费,帮它们找买家。但后来淘宝快速崛起,B 端业务受冲击,1688 逐渐被冷落。直到 2022 年余涌接任 CEO,这个老平台才迎来转机。
余涌是阿里的 “老人”,2005 年加入后一直深耕 B 端业务。他上任后的第一个动作,就是 “回归用户”。“以前平台更关注卖家,现在要把买家需求放在第一位。” 为此,1688 推出了 PLUS 会员、官方物流、金融服务等一系列新政策,甚至模仿线下仓储超市,做了个 “线上版山姆”。
2022 年 9 月,“1688 严选” 上线,专门集合为大牌代工的工厂货,一年后营收同比增长超 70%。紧接着,会员制 “白牌超市”——PLUS 会员店登场,瞄准平台 150 万付费买家,主打 “品牌平替”:同样的品质,价格比山姆、Costco 低 20%-30%。
这个会员店的玩法很有意思。它设计了 “量贩购”“周期购”“场景购”“定制购” 四大场景,前三个和传统仓储超市类似,“定制购” 却是独有的:比如 “宠物亲子装”(主人和宠物穿同款)、“歌词印花 T 恤”(把喜欢的歌词印在衣服上)。这些个性化服务,恰好击中了年轻人 “不想撞款” 的心理。
2023 年 1 月,阿里组织架构大调整,1688 被升级为淘天集团的一级业务。这意味着它从 “边缘业务” 变成了战略核心。也是在这一年,1688 推出了贴牌业务 “1688 源选”,和工厂一起开发有设计感、实用的新产品。比如针对露营热潮,他们联合工厂做了 “轻量折叠桌椅”,重量比市场同类产品轻 30%,价格却低 20%。
“1688 对淘天集团,就像‘性价比护城河’。” 一位内部人士解释,当时京东、淘天都在推低价策略,如果 1688 接不住那些追求便宜的用户,他们可能就跑到其他平台了。事实证明,这个策略奏效了:2024 年,1688 的年度活跃买家突破 1 亿,其中 “一件代发” 的买家同比增长 75%。
三、AI 革命:让 “虚拟团队” 帮商家赚钱
如果说业务升级让 1688 “活了过来”,那 AI 投入就是让它 “跑了起来”。2024 年,1688 成了阿里内部 AI 投入最激进的业务之一:一年启动 70 多个 AI 项目,后来精简到 10 个核心方向;管理层人人带 AI 项目,“不拥抱 AI 的人,关键岗位坚决换掉”。
今年年中,1688 推出了 “1688 AI 版” App 和查询工具 “88 查”,宣布 “全面 AI 化”。这背后有个小故事:开发 “1688 AI 版” 时,很多人建议先做 PC 端 —— 毕竟 ChatGPT 等大模型都是先从 PC 端起步,成本低、迭代快。但 CTO 霍承富否决了这个想法:“未来趋势是‘一个人就是一个公司’,AI 就是他的员工。手机端才能随时随地办公。”
“1688 AI 版” 的核心功能,几乎覆盖了生意的全链路:AI 选品能整合多平台数据,自动生成 “爆款报告”;AI 创款能根据文字描述生成产品设计图,还能直接对接能生产的工厂;AI 查企(也就是 “88 查”)能查企业档案、经营数据,甚至半小时出一份行业分析报告。
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 “AI 创款”。一个做小众饰品的商家试过:输入 “适合夏天、ins 风、带珍珠元素的耳环”,AI 在 10 秒内生成了 5 款设计图,他选了其中一款微改,对接工厂生产后,在抖音卖成了小爆款。“以前找设计师画图要花几千块,现在 AI 免费,还能直接找到能做的工厂。” 他说。
比工具更激进的是 “AI 数字员工 3.0”。今年 7 月底上线的这个系统,相当于给商家配了一支 “虚拟团队”:生意店长负责整体规划,商品专员管上下架,客户专员处理咨询,推广专员做营销。商家只需要给出经营目标,比如 “这个月想卖 50 万”,团队就会自动执行 —— 优化商品主图、报名促销活动、调整定价,每天还会发日报总结进度。
这个 “虚拟团队” 是怎么进化的?2023 年 9 月的 1.0 版,只能做基础工作:比如发布商品,人工要填 23 分钟的参数,AI1 分钟就能搞定;新手开店周期从一周缩到几小时。2023 年下半年的 2.0 版,能被动执行指令,比如商家授权后,它能自动完成一年 20 多场促销活动。到了 3.0 版,它成了 “决策层”—— 能主动分析市场趋势,比如发现 “露营装备在周末搜索量激增”,就会建议商家提前备货。
效果很明显:头部商家的生意转化率提升了 18%,中小商家更夸张,达到 150%。“以前中小商家没精力研究平台规则,后台 700 多个界面,根本玩不转。”1688 商业化负责人齐晓宁说,现在 AI 数字员工能帮他们 “躺平赚钱”,所以中小商家用得比头部更积极。
支撑这些 AI 功能的,是 1688 积累的海量数据:每天有 2 亿多条用户行为数据(谁看了什么、停留多久、跟谁聊过),每天消耗的 AI 计算资源(token 量)达两千多亿,这让它成了阿里通义千问大模型的 “最大客户” 之一。
四、未来:要做 “AI to B” 时代的数字供应链
“今年会是 AI to B 爆发的元年。”1688 CEO 余涌的判断很坚定。在他看来,不管零售端怎么变 —— 直播也好,短视频也罢 —— 底层供应链总得有人支撑。而 1688 要做的,就是 “AI to B” 时代的数字供应链。
这个目标背后,是实打实的投入。目前 1688 所有 AI 产品都免费,连阿里数年前推出的 “生意参谋”(一款数据分析工具)也计划在今年免费。“先把用户价值做厚。” 余涌说,现在团队考核的不是 “赚了多少钱”,而是 “是否更懂 B 类生意,效果能否衡量”。
数据能说明一些变化:过去一年,1688 平台上发生了 8500 万次 AI 调用,涵盖商品设计、文案生成、视频制作等;AI 推动平台转化率、复购率提升了 20%-30%,预计 2025 年这个增幅会达到 50%-100%。
更长远的规划是 “供应链全环节 AI 化”。“以前电商平台只在营销端做文章,比如推广告。但设计开款、物流、金融这些环节,AI 能做的还有很多。” 余涌举例,比如物流环节,AI 可以根据历史数据预测某个地区的补货周期,让工厂提前备货,减少库存压力;金融环节,AI 能通过分析商家经营数据,更快给出信用贷款额度。
对 1688 这个 25 岁的 “老平台” 来说,这场转型既是挑战,也是机遇。它不再是那个单纯的 “批发网站”,而是正在变成一个连接工厂、商家、消费者的 “供应链操作系统”。就像一位商家说的:“以前在 1688 只能进货,现在能在这里完成从‘想法’到‘卖爆’的全过程 —— 这可能就是它能吸引年轻人的原因。”
还没有评论呢,快来抢沙发~